簡介
柏金遜綜合症是一組神經系統病變的統稱。年紀愈大,患病的機率愈高。它的徵狀包括震顫,僵硬,動作緩慢,姿態異常和平衡力降低等。柏金遜綜合症的發生是由於腦幹內稱作「黑質」的部位退化,以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Dopamine) 引起,做成患者身體的運動功能受損,大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
成因
其主因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就是說直至目前仍不清楚發病原因,不會傳染。除原發性原因外,柏金遜綜合症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中風
- 曾服用精神科藥物
- 腦部曾缺氧
- 腦部腫瘤
- 腦炎
- 顱腦曾受損傷或猛烈撞擊
- 一氧化碳或金屬物品中毒
- 其他的腦部退化疾病
診斷方法
由於每一位柏金遜綜合症病人的臨床表現都不相同,所以要綜合觀察患者所有的徵狀,才能夠明確診斷病人是否患上柏金遜綜合症。柏金遜綜合症的主要臨床徵狀包括:
-
震顫:
患者手腳或下顎持續或間歇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大約為每秒鐘 4 至 6 次。一般於患者靜止時比較嚴重,但主動活動時反而消失。震顫初期由手部開始,然後會慢慢擴展至同一邊的下肢,或影響至另一邊的身體。並非所有柏金遜綜合症患者皆有震顫徵狀。
-
僵硬:
手腳/頸部肌肉及關節變得僵硬或不靈活,患者在伸直或屈曲手腳時,會出現重大阻力,動作欠缺靈活有如轉動齒輪般困難。
-
動作遲緩:
患者進行快速的反應比較困難,可能會漸漸駝背、行動遲緩、有書寫困難,最後會喪失開始與持續行動的能力。數年後,患者可能會變成無法行動,又稱為「僵硬」,再也無法移動。另外,亦會長時間呆坐、臉部缺乏表情,容易流口水,說話亦變得緩慢及細聲,語音單調等。
-
平衡困難:
平衡身體出現困難,走路時步伐很細(碎步),這是由於他們走路時不能自然地將身體重心改變而成。患者可能會駝背,走路時雙手失去擺動,頭部低垂且肩膀下垂。他們可能會慌張地前傾或後傾,並可能會跌倒而導致受傷,後傾的患者傾向於「向後前進」,亦即步伐向後。
治療方法
雖然現時還未有根治柏金遜綜合症的方法,但病人可透過以下療法可以大大紓緩病徵及減慢病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病人可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以控制病情。柏金遜綜合症的徵狀主要是缺少多巴胺所引起。現時所有對抗此症的藥物,都只是紓緩徵狀,暫時還未有藥物或治療方法以減慢退化或令腦細胞復原。醫生在用藥時,主要從補充及輔助病人腦部的多巴胺數量及功能入手,並控制肌肉活動功能、減慢腦部多巴胺的分解速度及抑制乙酰膽鹼的活動,很多病人初期吃藥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藥物可能有副作用,如令服用者胃部不適、失眠、手腳不自主活動、疲累、口渴等。
隨着病人腦部細胞不斷退化,藥物可能會越來越不見效,手術是另一個治療方法。
- 植入電極刺激起摶器:
現在最新的手術治療方法,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組織一個名為 STN 的地方,再透過電線,連接到刺激器 (Stimulator) ,讓電極發出電流,壓抑過度活躍的 STN ,控制病人手震、身體僵硬等徵狀。刺激器一般是植入皮膚之下,和心臟起搏器相似。這手術適合藥物已失效、身體因藥物出現抽搐等副作用的病人。手術後可令病人身體提高活動能力,減少服藥量。 - 損毀性手術:
選擇性破壞腦中的丘腦或蒼白球,平衡多巴胺的作用,以減輕柏金遜的徵狀,但由於手術後病人腦細胞同樣會繼續退化,故復發機會高,成效不太理想。
物理治療的早期介入對維持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提升生活質素有很大的作用。患者很可能有疼痛,關節僵硬,筋腱短縮與步履不穩等問題。物理治療師可以透過運動及物理治療儀器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教導患者步行,預防關節僵硬,筋腱短縮以及緩解患者的疼痛問題。
職業治療師分析患者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教導患者生活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如穿衣服、上洗手間、進餐等,減低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患者因腦部功能受影響,令面部及口腔肌肉控制不靈,進一步令患者說話含糊不清,出現構音障礙的問題或吞嚥困難。言語治療師協助病人改善說話、發音及吞嚥問題。
衛理小貼士
由於柏金遜綜合症發病初期難以察覺,很容易誤以為是普通的衰老現象,故若發現身體活動有問題,應即時找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