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簡介

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系統病,患者除關節會疼痛、僵硬、膨脹和影響功能。此外,肌肉、心、肺、皮膚、血管、神經和眼晴等器官及組織亦有可能受影響。

類風濕關節炎對患者的影響可以很不同,有些人其徵狀只持續幾個月、一年或二年,而沒有造成任何損傷。有些人的徵狀時常反覆,分緩和期和惡化期。但有小數的嚴重患者,他們常處於惡化期而致導致嚴重損傷和傷殘。

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成因

人體免疫系統的某些細胞出現問題並攻擊健康關節,令軟骨和骨頭腫大和損傷。但真正成因不明,科學家發現, 某些基因傾向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病毒或細菌傳染亦可以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此不確定。

由於診斷困難,美國風濕學會提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如下:

只需符合以下四個徵狀,並持續多於六星期便可

  1. 晨僵
  2. 三個部位或以上關節炎
  3. 手關節炎
  4. 對邊關節炎
  5. 風濕性結節
  6. 有血清類風濕因子 RF
  7. X-光變化
《轉錄自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高危人士

病例顯示,25 至 50 歲女性患者為多,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 3 倍

症狀

通常出現在一雙對稱式關節,如一雙手腕、一對手掌的指關節和膝蓋最常見,引起痛苦、腫脹,功能喪失。晨僵是最典型的病徵,也許持續一、二個小時,甚至整天。

其它可能發生症狀有:

  1. 失去能量、沒精打釆
  2. 低發燒
  3. 胃口損失
  4. 眼睛和嘴乾燥(乾燥綜合症)
  5. 皮膚之下譬如手肘和手,長出類風濕病根瘤
  6. 眼晴發炎
  7. 呼吸時胸口出現刺痛(胸膜炎)
《轉錄自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手術治療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S)
  • 環氧-2抑制劑 (COX II) – 作用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相同,但不會引致胃潰瘍,譬如 celecoxib、etoricoxib、acoxia。
  • 類固醇 (Corticosteroid) – 低份量類固醇有助減輕痛楚、腫脹和僵硬。副作用有骨質疏鬆、白內障、高血壓等。
  • 抗風濕藥 (DMARDs) – 此藥能為大部分患者解除痛苦,舒援脹大的關節,並且改善和減慢關節損傷。
  • 生物製劑 (Biologic Agent)
  • 關節護理 – 減輕日常負荷,如長期站立、坐矮櫈、跪、蹲或重覆性長時間動作等。家務或煮飯避免持續站立多於 1 小時。
  • 關節運動 – 緩和期可以強化肌肉和維持關節靈活的運動。
  •  冷敷/熱敷 – 惡化期應多休息,遇有紅、腫、熱、痛應冰敷15分鐘;酸痛無熱可用熱敷 15 分鐘。
  • 水療可有效減輕關節壓力,舒緩痛楚,現時已有不少非矛利機構提供物理治療水療班。

使用輔助器減輕關節壓力日常保護關節,如鞋抽、拉鏈器、助行架。

關節替換、關節膜切除和移除增生骨質等較常見。

注意

  • 類風濕關節炎本身或加上使用類固醇都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因此要及早預防骨質疏鬆症。
  • 懷孕時的賀爾蒙也許改善病情、但產後及哺乳或令疾病加重。
回頁頂